学术交流 >
学术报告
吉林大学赵宏健教授做客低功耗量子材料建制化科研平台
2022/05/12 浏览次数:1320
5月11日,强磁场科学中心邀请了吉林大学赵宏健教授做客低功耗量子材料建制化科研平台,线上线下会议同步进行,会议作了题为“铁电体和反铁电体中的类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的报告。报告会由郝林研究员主持,众多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为解释反铁磁体系中的弱磁性,前苏联物理学家I. E. Dzyaloshinskii于1957年提出了一个关于磁矩 mi和mj反对称交换相互作用的唯象模型Dij·(mi×mj)。稍后,贝尔实验室的物理学家T. Moriya针对Dzyaloshinskii模型建立微观理论,指出这一相互作用源于自旋-轨道耦合。该相互作用随后被冠名为Dzyaloshinskii-Moriya(DM)相互作用,其诱发了一系列有趣的非共线磁现象,例如磁性斯格明子、麦韧和漩涡态。近年来,人们也陆续在铁电材料中发现了铁电斯格明子、麦韧和涡旋态等非共线磁结构的对等部分,但耦合两个极化位移 ui和uj的类DM相互作用,D¢ij·(ui×uj),长期以来难以捉摸 ¾ 不仅类DM作用的物理起源未知,其存在性也一直存疑。在报告中,赵宏健教授结合对称性分析和第一性原理模拟,论证铁电和反铁电材料中类DM相互作用的存在性,并揭示其可能的产生机制。
赵宏健,2015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系,先后在卢森堡科学技术研究院和美国阿肯色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5月,入职吉林大学物理学院,任准聘教授。赵宏健长期围绕铁电、磁性与多铁材料开展唯象理论和新材料设计等工作,在Nat. Mater.,Nat. Commun.,PRL和PRB等期刊共发表论文40余篇。